公司郵箱:137282****@qq.com傳真:0371-8607777* 地 址: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馬寨工業園區 郵編:450064
Copyright ? 2010-2015 鄭州圓盤造粒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號:豫ICP備16031398號-4 技術支持:
鄭州全舜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制造復合肥生產線,復合肥設備,復合肥發酵復合肥生產線,堆肥發酵復合肥生產線,垃圾復合肥生產線,槽式復合肥生產線,豬糞復合肥設備,地面自行式復合肥生產線,全舜復合肥生產線,池式復合肥生產線,污泥復合肥生產線,復合肥設備,物料發酵設備,復合肥生產設備,育苗肥復合肥生產線,畜禽糞料復合肥生產線,復合肥復合肥生產線,翻堆車,復合肥生產線生產廠家,在此與您分享!
奏響綠色產業富民曲
春雨中,幾十個村民在河谷兩岸的草果地里清理雜草。“去年草果價格非常好,賣到10多元一斤,家家收入都有增長,村民們勁頭十足。” 大興地鎮四排拉多村黨總支書記楊林華看著山坡、河澗里種植的草果開心地說。
那咪自然村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四排拉多村較邊遠的村寨,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近年來,大興地鎮利用該村背陰地多,土質好的地理優勢,扶持村民在陡坡地、河澗邊種草果,引導困難群眾走特色產業脫貧新路子。如今,昔日偏僻落后的那咪村種植的4000畝草果均進入盛果期,每戶都有萬元以上收入。
而地處高寒山區的魯掌鎮三河村,依靠草果、核桃等特色產業,村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成為怒江有名的生態文明村、富裕村。那咪村和三河村的脫貧故事,是怒江堅持走生態立州、綠色富民之路的生動寫照。
怒江有豐富獨特的生物資源,蘊藏著打造特色經濟的廣闊前景。但因基礎設施、人才、資金等各種因素的制約,產業發展一直是怒江的軟肋。如何解決好“大資源小產業、大資源小品牌”的問題;如何把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怒江強。怒江州第八次黨代會將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作為“十三五”期間的“十大行動”之一,把特色生態農業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舉全州之力高位推進,為全州實現脫貧摘帽和全面小康兩大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以前總以為在山坡上多種幾畝包谷、洋芋才能脫貧致富,而這幾年的實踐證明,種好草果、重樓,保護好生態,村民才能有錢賺,村子才能實現大發展。”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草果種植戶木文忠的話說出了廣大獨龍族群眾的真實感受。
瀘水市六庫鎮小山壩茅草坪以“公司+農戶+基地”的方式在荒山坡種植泡核桃1153畝,又在核桃林下種了100畝魔芋,放養了15000只土雞,年收入達50萬元,還帶動附近的瑪簧箐、苗干山等村組60戶農戶依靠林下土雞養殖業發展生產。
如今,怒江州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優質中藥材、木本油料、特色經作、特色畜禽、高山雜糧5大特色產業為主的生態多樣性產業發展格局,群眾增收的門路逐漸多元化。
春雨中,走進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千畝茶山,云霧繚繞,茶香撲鼻,讓人心曠神怡。“現在,老姆登茶很好賣,不愁銷路。”村民沙羅說,5畝茶葉林是她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一年可帶來5000多元收入。“種茶葉收入比種包谷高,還能保護生態,吸引游客,非常劃算。”
隨著老姆登鄉村旅游業的繁榮,老姆登茶葉的品牌知名度在不斷提升,茶業生產已成為了匹河鄉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
獲得全省首批“云藥之鄉”稱號的蘭坪縣,利用林地廣闊的優勢,實施云黃連、秦艽基地建設,全縣中藥材常年種植面積達7萬畝。被譽為“草果之鄉”的貢山縣普拉底鄉,草果種植面積已達8萬畝,僅此一項,該鄉農民人均收入就達1600元。
怒江的希望在山,潛力在山,優勢在林。這幾年,怒江州堅持走靠山脫貧、以林致富之路,突出生態、特色、品質三大優勢,做好山區開發、林業經濟、立體氣候三篇文章,奏響了一首首綠色富民曲。
2016年,怒江州草果產值達2.2億元,高粱、蕎麥等小雜糧播種20萬畝,核桃200萬畝,漆樹32萬畝。全州野生食用菌總產量1488.1噸,竹筍、竹葉菜、檧木等野生蔬菜產量1106.9噸,林蜂養殖產品225.8噸。走出了一條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增加農民收入“兩全共進”的路子。